What happened to your 2020? 今年不再飛行

2020年,習慣在機場告別過去的我,竟然要用一篇文章來告別機場。當然,明年還有機會再飛行,這不是一場永別,如同每次飛往新的目的地,依然可以再飛回出發地。然而啟程後的自己,永遠知道接下來的旅程即將帶來某種衝擊,告別,像是一種儀式感,此後的自己不會重生,但將或多或少,重新定義自己對生命的看法與態度。

小時候,爸媽工作很忙,我經常一個人做很多事情。

一個人早起,羨慕的看著還在睡覺的爸媽,完成梳洗、檢查書包裡的家鑰匙,路上買個早餐去上學。國小開始,自己走路上學 ; 國中開始,自己騎腳踏車上學 ; 高中開始,自己搭公車上學 ; 大學開始,自己搭機面對開學。

第一次自己搭飛機,大概是剛滿18歲。從那一年開始,我很習慣獨自帶著未知,啟程。抱著忐忑不安的心情,拖著行李到機場待機、轉機、抵達,從此之後,搭機是我每年必備行程。

我對機場有一種說不出的熟悉感,既孤獨又親切。我總是在機場裡感到如魚得水,毫不費力的找到自己的櫃檯、登機口,以及那最佳待機角落。角落裡,我會嫉妒與家人出遊的旅客、會好奇獨自待機的人要去哪、會同理有目的性搭機的商務人士以及留學生。

機場對我來說,更多是自己的記憶,雖然也有朋友、伴侶共同搭機的經驗。或許是缺少了家人,跟家人一起搭機出遊的經驗,很諷刺的對於經常搭機的我,是多麼稀少。

隨著2020即將邁入尾聲,在本週Women’s group聊完 ‘ What happened to your 2020’ 話題,才意識到這是我18歲後第一年沒踏入機場。

今年當個好公民,乖乖待在倫敦這個跟馬克先生共組的家。疫情下的封城鎖國,我們相處比以前更融洽,即使眼看周圍親友仍不斷試圖搭機出國,我們反而將生活填滿各種線上課程及活動,忙得自己根本不記得機場裡那熟悉的孤獨感。

但是,不記得就代表不想念嗎?當一件每年都會做的事情突然不存在生活中了,心裡似乎仍會感覺缺少了什麼。畢竟,機場在我的記憶裡帶有許多感受的重量,是過去忙於追求下一個生命旅程中,從未缺席過的存在。在這裡,我學會停下腳步告別過去、與不安獨處、帶著勇氣上路、在孤單感中看著來去的旅客,找到一點對旅行的期待。在這裡,我曾是一位留學生、商務人士、遊客、未婚妻、配偶,留下不同人生角色走過的痕跡。

我想念機場的空氣,說起來有點詭異,因為談不上真正想念的某個片段,也許真的只是一種熟悉感,以及許多與自己相處的回憶。2020年,習慣在機場告別過去的我,竟然要用一篇文章來告別機場。當然,明年還有機會再飛行,這不是一場永別,如同每次飛往新的目的地,依然可以再飛回出發地。然而啟程後的自己,永遠知道接下來的旅程即將帶來某種衝擊,告別,像是一種儀式感,此後的自己不會重生,但將或多或少,重新定義自己對生命的看法與態度。

我知道2020對很多人來說都是特別的一年,疫情影響了全世界正在扮演不同人生角色的人。今年過後甚至疫情過後,我們會怎麼記得這一年?最近開了一個社團,想拉全世界的人進來在今年結束前分享自己的2020。這個即將成為全球重要歷史事件的一年,我們或許可以在它結束之前,暫停一下忙碌的生活,為它寫下自己的故事。

Published by Monique

Relationship and life coach specialising in mixed culture communication. 具備豐富跨文化溝通經驗情感關係與人生規劃教練。

One thought on “What happened to your 2020? 今年不再飛行

Leave a Reply

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:

WordPress.com Logo

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WordPress.com account. Log Out /  Change )

Facebook photo

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Facebook account. Log Out /  Change )

Connecting to %s

%d bloggers like this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