異國婚姻相處 – 如何跨越文化障礙,建立良好溝通模式?

大家都說良好的婚姻/交往關係需要溝通,但,什麼是溝通?

溝通誤區

近期在協助異國戀伴侶溝通時,發現溝通的常見誤區有兩種:閉著耳朵溝通、帶著“解決問題”心態溝通。

閉著耳朵溝通:一方或雙方只想說不想聽,長篇大論的說完了,不僅沒聽見對方回應了什麼,更沒聽到自己說了什麼。即使說完覺得發洩後心情舒爽許多,但癥結點仍舊等待著下次爆發。

帶著“解決問題”心態溝通:一方或雙方都帶著理性進入溝通,橫刀直入的把事情說完了,找到共識結案後,往往一方或雙方會感到某種妥協的不悅。很快的,共識又被推翻。

閉著耳朵溝通是大家比較常見,也容易想像的誤區。帶著“解決問題”心態溝通則是大家經常卡住的疑問:溝通不就是為了要解決問題嗎?

溝通,是為了要交流問題,達到共識與順暢,不是為了解決表面問題。

什麼是溝通?

真正的溝通,是事件背後的感受,更準確的說,是自己對該感受的記憶。

在聆聽異國戀伴侶間的爭吵經歷中,我觀察到一個共同點:交往中大部分的爭執,起源於在經歷同一事件的當下,每個人會因自己的此刻的情緒、過去對該情緒或類似事件的記憶、互動者的回應等,產生不同的經驗認知。如同瞎子摸象,經歷該事件的當下,所有人的認知都是對的,但所有人都只體驗到自己角度的認知。這裡所謂的體驗,就是一種感受的記憶。

這個現象在婚姻中為小事爭吵時最明顯,舉例來說:一對夫妻共同出遊,夫對於沒有規劃的出遊真實感受是焦慮的,妻對此卻是興奮期待的。出遊後,夫可能會因為旅程沒發生任何意外插曲感到滿意,妻可能會因為體驗了無拘無束的旅程感到愉悅。但是,當旅程中發生了插曲呢?夫開始因為焦慮,試圖掌控,妻可能對此感到受約束,興奮感降低最後變成了失望。直到兩人的情緒都到達崩塌點,開始指責對方的(感受)體驗毀了這趟旅程,並試圖說服對方看見自己的(感受)體驗。

溝通第一步:承認成見

所以,如何溝通?有人說是放下成見,我認為是承認成見。必須先承認自己的經歷也許只是整個事件的一部分,如此,你不需要拋棄自己的部份經歷,而是能容納別人的另一部分經歷,再討論兩種經歷加在一起的樣貌會是什麼。最佳的狀況當然是雙方都有承認成見的能力,但通常只要一方開始帶頭,也會對溝通起到好的效果。

如何承認成見?

這一步最難的就是承認 “也許我不完全是對的”,因為通常我們都希望自己是對的,期待自己的感受獲得認可。所以,“認可”成為關鍵,在此提供一個小撇步:對“也許我不完全是對的”這句話的感受,是先認可自己的體驗。

具體做法是,先讓自己完成這句話:我承認在這個當下我有這些感受、想法…………….。

請記得,上述句子中 “沒有但是”。請意識到當你開始想但是時,你正在跳開承認這個步驟,淹沒你的承認,此時承認就無法得到自己認可。

溝通第二步:讓好奇心共同探索

當你認可自己體驗之後,試圖獲得對方認可的感受會降低,你的溝通態度會變得緩和,爭執會從是非題轉為問答題,開始意識到每個人在同一件事的體驗都是有限的。此時,自己好奇的情緒會打開,想知道對方的體驗是什麼。通常走到這個步驟,兩人很有可能開啟一場連結感更深的對話。

承認自己的成見是示弱嗎?示弱被欺負怎麼辦?

承認自己的成見,是你開始建立強大內心的過程,當你承認成見的速度越快,你也越有能力不在問題上退縮或是攻擊。因此,如果你總是承認後遇到對方不斷攻擊,那麼你該意識到,這個人的內心或許還不願意甚至無法建立強大。

不能對自己誠實,通常是害怕自己接不住誠實後的結果,這樣的伴侶關係通常在親密度上會有許多困難。此時,也許你該問自己:這是一段健康的關係嗎?我要選擇一段被當垃圾桶的關係,還是一段能學習看見彼此經歷的共存關係?

再進一步走,分不分手看個人,但你至少能承認自己的體驗:他沒有錯,只是沒有能力跟我建立深入連結的親密關係罷了。這令我感到失落。

為什麼令我感到失落,還要承認自己的體驗呢?請期待下篇文章異國生活:因為孤獨,所以創造。

看完文章,想在小組練習溝通?歡迎加入Women’s group! 私人問題想私下討論?歡迎預約教練陪你練習溝通

Published by Monique

Relationship and life coach specialising in mixed culture communication. 具備豐富跨文化溝通經驗情感關係與人生規劃教練。

Leave a Reply

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:

WordPress.com Logo

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WordPress.com account. Log Out /  Change )

Twitter picture

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Twitter account. Log Out /  Change )

Facebook photo

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Facebook account. Log Out /  Change )

Connecting to %s

%d bloggers like this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