英國就醫經驗分享 – 覺得很佛系,難道是文化差異?

住英國快6年,上週首次使用英國醫療系統,但就這一次,讓我深感就醫觀念的文化差異。不同於台灣有病沒病儘早確診治療,英國似乎更傾向於有病沒病盡量別佔用醫療資源

一切都只是耳屎?

話說,週一睡醒突然左耳塞住、左腦陣痛,醫生用耳腔檢查耳內,認為可能是耳屎塞住,開止痛藥與耳液讓耳屎軟化流出即可改善。 但是,當天使用耳液後,左耳與左腦疼痛感大增,隔天左喉嚨發炎,因此接著兩天電話追問醫生。然而病情與日俱增,期間左耳與左腦持續性抽痛、喉嚨發炎到無法說話、嘔吐幾次、體溫時高時低。

即使病情並未好轉,醫生仍然只通過電話與我溝通病情,逐日加開止痛藥與消炎藥。經過無盡的痛與治療,我在疼痛中昏睡度過一週。最後消炎藥畢,喉嚨好了,病情確回到第一天生病的狀態:耳朵繼續塞住+腦部陣痛。

在英國生病,除了身、心理都要強大外,還要有信仰

短短一週,在病情未得到明確診斷,疼痛感逐日上升的狀態下,每秒度日如年。

身理疼痛加劇心理恐慌

左耳及左腦分秒備感腫脹、持續抽痛,似乎怎麼躺都壓到神經。止痛藥加安眠藥一起吞了,卻屢次即將進入睡眠時被痛醒。醒著期間藥效發作、精神萎靡,無法從事任何活動,連看電視都會因刺激腦神經而感到劇痛。

病到第四天,已經連續三天沒睡好、無法正常進食、運動、排泄、體內堆積一堆藥、左臉開始感到麻木。此時,左耳延伸的腦部及喉嚨,依舊如同一顆球在裡面擠壓著神經般腫脹、刺痛。

理性上,分析醫生只是開更強止痛與消炎藥,真正的問題似乎還沒找到 ; 感性上,感受到醫生只能安慰我先吃藥,好好在家休息讓身體自癒。

這天晚上,我總算將生病的事情告訴在台灣的家人,擔心如果真的有腫瘤沒被發現,會有突發狀況。接著吃完止痛藥,躺在床上繼續感覺所有疼痛,念頭從繼續思考究竟發生什麼事以及我該怎麼辦?轉成如果我就在今晚去世會怎麼樣?

停止思考,接受當下

很奇妙的是,當念頭一轉,接受自己可能就這樣離開,理性思考的左腦神經似乎開始放鬆,疼痛慢慢消失,左耳也不痛了。

接下來的幾天,我繼續練習放鬆,屢試不爽,只要思考、分析就疼痛,放下就不痛。當然,這是吃消炎藥的後期階段,也許只是藥效起了作用。

英國就醫,要得到醫生重視,就要加強演技

消炎藥的確解決了喉嚨發炎問題,但左耳、左腦的腫脹陣痛感還在。回到第一天的感覺令我有點沮喪,不知道該繼續跟醫生溝通,還是訂機票回台灣處理算了。

在有點氣餒的時候,一位長年旅居英國的朋友告訴我:加強演技才能獲得醫生重視病情。

馬克先生的就醫經驗

起初,我有點不了解何謂加強演技,而馬克先生這位從小習慣英國醫療體系的人,則聽不懂為何要加強演技,更進一步提出N個案例闡述:醫生就是開藥給病人吃,病人又不是快死了,自己在家吃藥休息就會復原啊!不用去找醫生觸診啦。

回想過去,馬克先生本人確實曾經背部拉傷、洗澡滑倒盆骨扭傷、貌似急性腸胃炎。總之不管怎麼傷,都可以淡然的打電話請醫生開藥,自行在家面部猙獰的用藥,哀怨的躺幾天修復。

加強演技三步驟

聽完兩方說法,我半信半疑的跟非英籍朋友們討論後,得到以下加強演技的具體建議

  1. 要強調自己非常不舒服,
  2. 仔細敘述每個疼痛點,
  3. 要求醫生做更詳細的檢查。

於是,播電話前,我先寫下每個身體狀況,以及這些狀況對生活造成的重大影響。當醫生繼續說要開更強止痛藥時,我堅持:希望能做更徹底的檢查,再決定是否只吃藥,因為我不確定耳朵與後腦的腫脹與疼痛,是個可以被輕忽的現象。

訣竅是:用字遣詞可以禮貌,但是氣勢要比醫生強一點。

語畢,成功被安排門診並進行觸診。

後記

摸完頭骨、檢查完扁條線、喉嚨、耳腔等,醫生還是找不出原因,也無法說明為什麼耳屎會造成多處發炎,只好建議去掏耳屎,再看有否改善。

門診後,我則不再吃任何止痛藥,而是繼續練習放鬆,直到現在疼痛感幾乎消逝。同時,預約下週去掏耳屎。雖然覺得如果是耳屎問題,還蠻丟臉的,但我真希望這一切只是耳屎問題

為什麼不一開始安排掏耳屎?

如果是耳屎問題,為什麼醫生不安排在一開始就掏耳屎呢?

英國醫療系統NHS資源有限,排醫生挖耳屎要等上半年!因此,醫生認為先用耳液讓耳屎流出,沒想到反而造成耳屎腫大壓迫到神經,造成整個左半部麻木、疼痛。

自費掏耳屎 – 推薦吸耳屎服務

接下來的一週,自費50英鎊挖完耳屎,我選擇吸耳屎服務,有點癢但不痛。治療師會先點軟化油到耳朵,再慢慢吸出耳屎。當天尚未軟化的耳屎,或者太軟靠近耳膜的耳屎,可以下週再免費回診吸出。

回診後,耳朵、左臉、左腦以及左下顎的神經壓迫問題才慢慢開始好轉。看來真的是耳屎問題,而在資源有限的NHS醫療系統下,簡單的掏耳屎變成將近一個月的止痛、消炎藥服用療程。回想起這段時間自己吞下的藥量,仍然覺得是一場惡夢。

感謝 Noreen Wu 的Reiki傳送

休養期間曾接受 Noreen的Reiki傳送,我對Reiki了解不多,不過前兩次晚上接受1小時傳送後,隔天早上起來精神真的好很多,體力也好到可以多下床走動。

Reiki 是一種自然療法,若有興趣想知道更多的人,請諮詢Noreen Wu,按連結進入本文粉專tag的Noreen Wu: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LondonNW5.TW

本文首次發表於2020年9月7日。

Published by Monique

Relationship and life coach specialising in mixed culture communication. 具備豐富跨文化溝通經驗情感關係與人生規劃教練。

Leave a Reply

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:

WordPress.com Logo

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WordPress.com account. Log Out /  Change )

Twitter picture

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Twitter account. Log Out /  Change )

Facebook photo

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Facebook account. Log Out /  Change )

Connecting to %s

%d bloggers like this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