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國留學/工作,你的英文應該很好吧?

從出國留學開始,就常如此被問,經常不知該怎麼回答,只好微笑帶過。

事實上,從留學生時期、被貼海歸標籤的工作時期,到在英國工作時期,我都不覺得自己英文很好。因為身邊能比較的對象,英文永遠比我好太多。

比較心態下的匱乏感

去年開始上教練課時,對英文好這件事有新的感觸。面對絕大多數同學都是英國人,話語中句型及詞彙應用的多樣化、隨時能準確提及著作與名言的表達方式,時常令我感到自己英文能力不足。

留學第一年的慌張

恐懼及羞愧感,曾在留學第一年深深影響著我的表現:上課不敢舉手說話、論述觀點充滿不確定性、想很多卻發言很少或者言不及意。

此外,上台簡報與小組討論在第一學期更是我的惡夢,過去就學經驗中建立的課前準備習慣,似乎無法彌補當下慌張心理左右自己的表現。

因此,這次教練課第一天,當再次感受到熟悉的慌張時,立刻有意識地為自己訂下目標:要學著改變。

教練課中的初步改變

我舉手說話的第一個議題,就是表達發現自己的背景在群體中為少數族群,並且母語非英語,承認自己害怕發言。

說完之後,幾位同為少數族群且母語非英語的歐洲同學,私訊感謝我說出來 ; 幾位英國同學舉手接著談這個現象,討論如何更有意識地讓大家都能參與互動。課後,由於我的表達,同學們主動來攀談,跟我聊起這個話題。

經過交流,我了解到:面對少數族群等敏感話題,英國人會害怕說錯話而不敢提出,少數族群者則害怕承認會被視為懦弱,而不願提及。最後,形成英國人常說的現象 Elephent in the room (房間裡的大象)。

初步改變後,重新理解自己行為

自從知道其他人的想法後,新的認知有助於增廣看待事情的角度,但沒立刻減少我熟悉的害怕感。每次要在近60人面前發言時,我有一半的時候仍認為自己不足,害怕別人看穿。

直到半個學期過去,某天跟課程認識的英國朋友閒聊,被他問起這件事,告訴他自己在一群英國人面前發言,總是感到很渺小…。他說:你有發現你是班上經常發言的那1/3人嗎?還有好多“英國人”甚至還沒在大家面前舉手過。而且,你發言的內容經常被其他同學提及,看到你在課堂中的表現,我以為你已經不再害怕發言了。

他作為旁觀者的言論令我恍然大悟,回想上課情景後,意識到他的話才是真實的課堂樣貌。原來我讓自己長期活在“英文不夠好”的恐懼中,對自己的認知跟別人看到我的樣貌有巨大落差。同時,我一直拿自己跟常發言的英國同學比較,忽略那些不曾發言的英國同學,難怪總是看到不足。

看到不足的慣性反應

面對最近一對一教練中得到的正面反饋,又有類似情況。我經常在課堂中被同學讚美學習進度很快、教練能力很好,也在累積一些教練經驗後得到客戶許多正面反饋。然而,自己好像默默在期待一個but…,收到只有讚美沒有批評的反饋,心裡有種不踏實的感覺。甚至去追問別人,要對方想到隨時告訴我。

看到不足,才能進步?

意識到自己的行為模式後,頭腦中不斷閃過熟悉的一句話:看到不足才能進步啊!

忘記過去是誰不斷的提醒我,或者是誰不斷的在讚美中夾上但是,我似乎能看見自己心理的漩渦,正在索取著被批判,維持著存活的動力。

我沒有刻意選擇讓自己成為一位尖酸刻薄的人,但是我太相信或太沈溺在 “不足中求進步” 的情緒狀態裡。這個狀態曾經有效地幫助我成為一位看似成功的人,但誠實的說,這樣的自己越成功越自卑。身邊環繞著優秀的人們,我無法純粹欣賞別人優秀同時不貶低自己,因爲只有如此,才能飼養我那 “不足中進步” 的偏執狀態。

看到這裡,你是否覺得這麼說太誇張?相信我,許多成長在批判式教育下的亞洲人都有如此狀態,當然我不是說西方人就此免疫。

欣賞自己,也能進步

真正認識到自己行為模式後,我開始學會有意識的去區分:哪些能力是我有的,只是被過去行為模式困惑了?

能分辨出自己真正具備的能力後,我可以決定哪些已有能力想再提升?哪些未具備能力將幫助已有能力,達到我想要的設定目標?至於那些只因比較而感到不足的未具備能力,不是自己真正想要進步的方向,就先將它放一旁。

欣賞中求進步,遠比不足中求進步效果好

關於英文好這件事

當你使用對方母語溝通,這件事本身就有強勢、弱勢的存在。我認為不需要冠冕堂皇的騙自己,只要我敢開口就能改變現狀,或是內容比較重要。

只要敢開口就好,或是內容比較重要這些說法都對一半。現實生活中,我看過許多敢開口的人依舊努力追著別人的話題跑,內容很有趣的人常被語言強勢方轉移話題(除非內容被該強勢語言,即這裡說的英語,定義為普遍認為有趣的內容)。因為語言的強勢、弱勢關係,還牽涉到背後複雜的文化接受度問題。

無論要追著別人話題或是被轉移話題,其實當你誠實面對自己,會知道那並不是件舒服的事情。這時候,自我批評的聲音會出現,質疑自己是否哪裡說得不夠好。

如何加強英語?

教練的世界中,有一個詞可以解釋並改善這個現象 – “Gremlins”,指的是一個小聲音在你的內心世界裡,這個聲音常跟自己對話,其對話的內容,影響著你看待外在世界的樣貌。

對大多數的人而言,Gremlins充滿著許多自我批評,像我一樣相信自我批評才會進步。然而,當Gremlins 變成了更同理並支持自己的聲音時,往往自己的進步效果才會更好。

意識到語言背後難解的強勢、弱勢問題,對自己同理。當心理獲得支持了,你會變得更平常心去看到自己真正要加強的部分,有針對性的去練習並加強,進步速度更快。祝福所有在學英語這條道路上的人,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。

從自己的行為模式與心理狀態,找出能實踐的自我加強方法,歡迎與我聯繫,預約一對一教練服務。

Published by Monique

Relationship and life coach specialising in mixed culture communication. 具備豐富跨文化溝通經驗情感關係與人生規劃教練。

Leave a Reply

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:

WordPress.com Logo

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WordPress.com account. Log Out /  Change )

Facebook photo

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Facebook account. Log Out /  Change )

Connecting to %s

%d bloggers like this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