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週 Women’s group 第一次邀請男性來對話,Stephen是我婚前的婚姻心理諮詢師。記得那時還在上海工作,跟馬克先生決定結婚後,利用休假期間飛到英國邊旅遊邊婚前心理諮詢。
Stephen的婚姻心理諮詢
跟Stephen的諮詢一直很有趣,作為一位英國男性,他在諮詢中不斷要我了解自己身上的標籤:亞洲人、女性,再學著如何擁抱它。當時這令我困惑,我“以為了解”自己身上的標籤,也“以為擁抱”這些標籤。直到去年才意識到,對這些標籤的認識,我是從外界賦予它的定義,從來沒問過“自己”會如何定義它,甚至“希望”如何定義它。至於“擁抱”標籤,過去擁抱的是社會意識下期待我展示的那一面,更精確的說,充其量是在“展示”而非“擁抱”標籤。
亞洲人、女性標籤?
什麼是亞洲人標籤?什麼是女性標籤?於此拋出問題不給答案,因為我想聽到更多“妳/你”對這個標籤的認知,這也是我教練過程中最常使用的互動方式。無論在帶領Women’s goup 或是教練過程中,我都希望聽見“妳/你”的聲音,也希望“妳/你”聽見自己,或許這是心理諮詢與教練不同處之一。歡迎大家留言,或是加入Women’s group,分享與探索標籤。
男、女表達方式的不同
這次對話中,Stephen在一開始即點出男、女表達方式上的差異:男性更傾向於“重點陳列式”表達,女性更頃向“細節敘述式”表達。並進一步具體指出,當感情遇到衝突時,女性對男性“細節敘述式”表達,更容易令男性在聆聽細節中感到困惑、引起誤會,造成更難區分另一半究竟在指責還是溝通。
必須說,這裡男性、女性表達方式當然不適用於所有情侶,請讀者先自我覺察,再決定如何套入理解。舉我的例來說,我在感情中一直是所謂“理性方”、“重點陳列式”表達者,馬克先生則是一位很靠直覺行事,經常“細節敘述式”表達者。結婚第一年跟他溝通生活瑣事時,我經常是那位沒耐心聽他說話(甚至聽到他聲音就很煩躁)的人。婚姻過程中,每當衝突發生,馬克先生表達觀點超過10句話,我會聽力失焦甚至很想辯論他其中提到的幾個點。
為甚麼我們會選擇彼此?兩種不同表達模式間又該如何調整溝通?
Women’s group 分享中,其實也有成員表示自己在感情中非細節敘述式,而伴侶正好相反。還有人分享自己在工作中與男性互動時,被指出為細節敘述式(說話沒重點),但在感情中,反而是個重點陳列者,伴侶則是細節敘述表達者。
這個人身上,有你正“想要”學習的特質
小時常聽大人說,如果你一直遇到某種人,表示你的人生還有某些課題(功課)還沒學會。我能理解這個原理,但內心總有種掙扎,抗拒被迫學習又責備自己的抗拒。
近年重新審視過去用詞與說話模式,才發現上述說法產生令人被動接受的感受,其實是有礙學習的。最有效的學習,一直都是主動而非被迫,只是每個人動機不同罷了:為了父母出人頭地的孩子、為了孩子教育建立榜樣的父母、為了關係更好的伴侶、為了更有成就的職人、為了人生更開闊提升的自己…。
因此,我把這句話改成:如果你一直遇到某種人,表示在這個人身上,妳看到某些“想要”學習的特質與方向。誠實的面對自己,大方地去欣賞他/她身上你“討厭”的特質。
細節敘述式表達的優點
回到馬克先生的例子來說,過去我可以給你上千個例子,說明自己多討厭敘述式表達者。但現在,我可以給你上千個例子,說明自己如何一步步學著敘述式表達。當意識到細節敘述式表達,是與自己感受更貼近的表達方式,我理解自己一直遇到這樣的人,是因為在跟他們互動時,我體驗到更多感受。這是我缺乏的特質,其實也是我想要的能力。
認識並擁抱自己的女性力量 – 彈性(resilience)
遇到問題想先指責或否定別人,是人性基礎反應,為的是保護自己不被傷害。我認為無論強調要先反省自己,還是先學會自保,都不是面對問題最好的方式。最好的狀態,是善用每次機會來擴大自己心理能力,因此第一步是覺察當下發生了什麼事,這又分為三種層次:覺察當下自己的感受、覺察對方當下的反射動作、覺察雙方互動(能量交換)的模式。
覺察與反省的差異
在此先提出對“反省”這個字的探索,我對這個詞的認知是有責備感的,覺得有種“應該”、“壓力”、“不足”的感受。覺察這個詞對我而言則比較中性,有種“觀察”、“好奇”、“放鬆體驗”的感受。我經常用“覺察”一詞而非“反省”,也是近期自我教練的成果。
做個有層次的人
覺察的三種層次在剛開始比較需要帶領,或這自己很有意識地練習。但隨著頻繁地覺察,我們都可以很快地在當下看到多種角度的狀態,進而找到自己可以行動的方向。
我很喜歡教練這個工作,無論在受訓或是提供服務過程中,會不斷看到每個人內在的淺力,放在女性身上,更讓我見識到女性力量的彈性。教練服務與女性力量對我而言有很多重疊,最相似的部分即在於彈性的建立。女性特質如水般的流動與彈性,正是教練服務中不斷為客戶建立的心理強度。自我覺察度越高的女性,越知道如何伸展自己的心理彈性,發覺此刻可以往哪裡流動。
我不認為只有女性擁有彈性的能力,應該說女性可以更快觸及感受,因而覺察到當下。在後疫情的時代,全球又開始從分裂走向合作,擁抱女性力量的彈性,希望我們都更有能力在合作中共存。(教練與心理諮詢師的合作,也是今年有趣的新現象呢!)
歡迎加入Women’s group 與一起探索女性力量,也歡迎與我聯繫,讓教練陪你擴大心理能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