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週跟一位資深 Youtuber 聊工作/生活平衡,我們對如何平衡 “做有熱情的事” 與 “照顧自己” 很有共鳴。
“做有熱情的事”+“擁有自由控管的時間” = 工作成癮
對我們來說,熱情是很大的動力,並不是說沒熱情的事就不做,而是容易進入熱情驅使的工作流。忘了時間、忘了自己、甚至忘了吃飯,於是形成一種不健康的工作循環:瘋狂工作 – 累倒休息 – 瘋狂工作 – 病倒休息。
聊天中,我們兩個的面部表情與能量變化也很有趣。講到工作,立刻精神煥發、眼睛發亮 ; 講到玩樂休息,立刻眼神迷茫、開啟氣球洩氣模式。
很明顯的,熱情這個情緒已經從工作中侵蝕到生活,再從生活中佔據了整個人生。
玩樂、照顧自己,是一件需要練習的事
身為資深Youtuber,他在這樣的工作模式已多年,漸漸摸索出新的人生哲學:學會玩樂、照顧自己,是一件需要練習的事。因此,每週會“規定”自己一天不能工作。
他說這個練習剛開始超困難,尤其作為創作者,即使遠離工作環境或設備,頭腦仍在持續運轉。很容易一天過後,不但沒有感到休息,反而感到浪費時間的沮喪。
當然凡事起頭難,但步步累積的練習終究會看到成效。就個人工作者,真正能休息或玩樂到,對於工作上的持續生產與創造將有很大幫助。
今天ME time,妳都做了什麼?
經過討論,我們認為練習最好的方式是:先捕捉自己進入思考模式的瞬間,提醒自己“今天”要不一樣。
具體來說,可以去做一直想卻沒時間做的事、從未嘗試過的事情、寫下自己“想”做什麼事、挑戰自己討厭的事。總之,這一天要跟其他6天很不一樣。
從無意識,走向有意識
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習慣的生活方式,在這個方式下,不管背後驅動的情緒是什麼,在驅動情緒下的自己是很舒適的。然而舒適久了,身體、心理反而出現疲憊感,如同太極裡面的小點,在原本飽滿的驅動情緒下,依舊能讓你深刻感受到它不舒服的存在。既然它如此堅定存在,我們何不給它空間,發揮盡致淋漓的反向生活模式?

照片附上我的 ME Time 練習 – “想了很久卻沒時間做的玫瑰花瓣浴”。
(被我養了超過兩週的情人節玫瑰花,終於在昨天為了實踐ME Time練習,壯烈犧牲。 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