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情提要
起因
一場溝通誤會。
結果
在打這篇文章的現在,我被馬克先生丟下,正獨自跟公婆共度24小時。
背景
最近,公婆決定開車去拜訪住在郊區的馬克弟弟一家人,剛好,拜訪的這天我已經約滿教練工作,無法參與行程,但是,馬克弟弟在不知情下,邀請我跟馬克先生拜訪當天多留一晚。插曲,我跟馬克弟弟的老婆在迴避對方,而且我們兩個目前都不想解決這個問題。
以下我將一步步還原案發現場,拆解一場誤會是如何在無意識的溝通中生成。
還原案發現場
案發現場第一天
前天跟馬克先生到公園散步時…
他問我:如果我自己住一晚,妳覺得可以嗎?
我說:一半一半。
馬克先生打斷我的話:你對於我要跟他老婆釋出善意有點敏感對吧?
我說:不是,是我從來沒自己跟公婆同住過,雖然現在相處不錯,但我還是會緊張…。
馬克:原來如此,其實我也覺得有妳在,跟我爸媽相處比較舒服。要我自己跟他們同住,也會容易對他們失去耐心,尤其是…..。
我們聊了自己如果單獨跟公婆住可能的狀態…講著講著就走到家了。
案發現場第二天 – 隔天晚餐
公公問:馬克,所以你明天會留在弟弟家過夜嗎?
馬克:會啊!
我:?
案發現場第二天 – 晚餐後散步期間
我:你什麼時候決定要去住?我以為是還沒決定,或者是決定不去了?
馬克:妳不是說只是跟我爸媽住有點緊張嗎?
我:我說一半一半,沒有說只是有點緊張所以你可以去!
馬克:哪有,妳是說….(此刻覺察到馬克開始辯解,我也想開戰。同時,也意識到之前溝通出現誤解)。
我:好,我知道發生什麼事了。昨天的對話中,我回答到一半被你打斷,接著我們開始分享獨自跟公婆住的心情。其實你沒有讓我講完話,我也沒有意識到整個對話走向,會讓你以為結論是可以。(我先把語氣放慢,幫彼此還原現場)
馬克:那…妳要我取消嗎?我可以現在就取消。(馬克態度變得溫和友善)
我:…沒關係,既然答應了就去吧。我想說真的是一半一半,最糟的50%可能性是少了你,我跟公婆相處會尷尬。但最好的50%可能性是,或許我會創造出一段不同的體驗,改變未來的記憶。我願意來挑戰看看。
獨處的24小時
我度過行程滿檔的一天,也抽空跟公婆喝個快速下午茶,第一次坐上只有三人面面相覷的晚餐桌。餐桌上,聊了我今天滿檔的工作,並討論教練這個職業令人振奮之處,與最新工作發展。晚餐後我要開會,於是很順利的結束餐桌話題,會後,三人小聊一下并互道晚安。躺在一張沒有馬克的大床上回顧這天,我感受到的是充實滿足。早餐一如往常地邊看報紙邊聊天,接著各自回房準備開啟新的一天。
經歷過後,似乎沒那麼可怕,反而再次體驗到改變就是通過更改過去的行為模式,變出不同的未來體驗。
拆解誤會發生的關鍵時刻 – 都是內心戲
看到這裡,或許你會覺得我跟馬克先生的溝通就是一直可以被轉順。但是,這並不是真的。過去當我們經歷誤解後,再次溝通時還是會很無意識的認為 “都是對方誤解我”。對方需要為他的誤解負責,還要為我的情緒負責。因此,就會出現以下幾種狀況:
情境一
我內心戲:馬克竟然又沒顧慮到我的需求,氣死我了,不想跟他說話,他最好去反省。
馬克對應內心戲:老婆為什麼不講話?我做錯什麼了嗎?想不出來啊怎麼辦?
行為模式:馬克反省時間越久,我越生氣。因此,即使馬克提起勇氣先問我,他收到的反應會是我的冷淡或是大爆炸。
情境二
我內心戲:都跟你說我會緊張了,你為什麼不聽我說,還開始辯解自己的想法?閉嘴讓我說就好了,或是直接妥協說你不會去住啊。
馬克對應內心戲:老婆怎麼像個小孩?不要我去直接說就好,為什麼要生氣一直唸?我才不要妥協被她得逞。
行為模式:我的內心戲全部帶著情緒說出去,馬克先生感到被攻擊,不是跟我吵架就是逃離現場,或者變得人在心不在。大吵完再花一個小時嘗試去聽對方的話並溝通。
現在的情境
我內心戲:原來我的緊張是來自於對未知的恐懼,這個恐懼是我的,自己也曾經寫過文章討論未知,或許這次是我再次練習面對未知的好機會。
馬克對應內心戲:老婆沒有在怪我,我也能理解她的立場會有恐懼。其實我也不是非要去弟弟家住不可。
行為模式:彼此都能成熟說出自己心裡話,願意為自己的感受負責,也願意重新討論做決定的方向。
好的溝通,源於自我成長
去年在重新認識情緒,並自我情緒教練時深深意識到,“我”,要為我的感受負責。因此,在文章中一直強調,要學習成熟溝通而不是理性溝通。成熟溝通的第一步,是承認、覺察、認識自己的情緒,再慢慢的通過練習建立起接住自己情緒的能力。成熟溝通的行為,只是內在能力最終於外在行為的展現。
喜歡這篇文章,請不吝在臉書分享、按讚,讓更多人可以看到它。
關於更多自我成長的方式,歡迎加入 Women’s Group 與大家一起從分享中覺察,或是與我聯繫,讓教練一對一陪你成長。
為提供更好的環境,Women’s Group接下來會安排進行收費。此外,精華都在線上Zoom互動中,如果只是想入群觀看者,歡迎妳未來準備好互動後,再加入喔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