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疫情關係收到許多朋友問候,並好奇我的英國婚後生活。然而我發現大部份朋友對嫁給西方人有太多美好想像,在此對常見問題作分享。 西方人婚後獨立於夫家? 婚前 我向馬克先生多次詢問過他與家人相處情況,他說:“Oh, 我們家四兄弟各自興趣愛好不同,住在不同城市及國家,父母則思想太傳統,別擔心,你不會需要跟他們常相處的”。 婚後 (也許是我們對家人們太友善,或是馬克先生婚後變了)各種聚會要出席,包括主要節日:所有孩子們的生日party、孩子們在學校做為主角的戲劇演出、遠房親戚過世的葬禮、遠房親戚結婚十週年party、每次兄弟們或爸媽生日party…等。 次要活動:隔週末跟父母吃餐飯、有突然來訪倫敦的親戚們至少要去喝杯酒、陪公公看足球、定期跟住倫敦郊區的小叔一家聚餐、大哥在倫敦工作的女兒及未婚夫聚會…。 總得來說,我工作之餘的時間與聖誕假期,差不多一半會充斥著家庭社交活動。 英國家人對其他膚色接納性如何? 婚前 婚前多次見過主要家人,互動良好,但我察覺到自己似乎是唯一不同膚色的人。馬克先生維持他一貫答題方式,告訴我 “別擔心,我們家人都很liberal,喜愛不同文化的人,你看三弟娶了美國人現在還定居美國呢”。 婚後 Well,只能說見過很多遠房親戚朋友後,只有我跟另一位女士是不同膚色,而她是在英國長大。 至於不同文化接納度,英國人還是喜歡自己做事的方式,對亞洲文化的認識侷限在閱讀過的報章雜誌,或是因公出差時對亞洲國家接觸印象。 西方人的家族觀念不深? 婚前 馬克先生說 “只知道爸爸祖先好像有源於蘇格蘭,外婆是愛爾蘭人。但家族這種事我們家不那麼在乎的”。當時也問過公婆,他們都說“沒關係,以後再跟你慢慢說”。 婚後 婆婆向我介紹了整個公公家族史,包括公公的爸爸曾是政治人物,以及思想傳承到公公後,哪些習慣與思想傳到馬克先生這一代。最後,她還給我一張龐大的家族樹(當下真想捏死馬克),說這樣方便我記住大家的名字。 這是我第一次意識到,也許嫁給英國人,是有可能嫁給一個龐大的家族歷史。 英國首都倫敦擁有世界美食,英國人喜歡異國料理嗎? 婚前 第一次跟公婆見面去義大利餐廳、第二次去日本料理、第三次去印度料理,兩位不斷稱讚各種中國旅遊時吃到的美食。 婚後 無論是去吃義大利餐、法國菜、日本料理、中式料理、印度餐廳,公婆只有一個反應 “哇,這個菜單看起來很多美食,請給我一份鮭魚排配燙菠菜吧”。 事實上,除了英式烤馬鈴薯配花椰菜+雞胸肉這道菜外,他們幾乎只吃鮭魚配菠菜。其他家族成員們的口味也差不多是這樣,即傳說中的being particular。 英國老公紳士形象婚後維持度高嗎? 婚前 說話、做事都顧及禮儀、維持斯文形象,還帶點小害羞。 婚後 紳士形象大破滅:在家是噪音製造機、一起外出散步我像在遛狗。馬克先生喜歡拖著我往前快走,他認為散步要快走才能達到運動效果。 英國公婆,年邁獨立不依賴? 據我所知這跟家庭背景有關,例如:是否有宗教信仰?是否屬於家庭觀重的種族?…等。 我公公退休早,加上公婆兩人都是社交狂,很會把生活排滿滿。每天行程圍繞在高爾夫俱樂部、橋牌俱樂部、讀書會、下午茶會、看戲、看展、看足球等,一年會安排幾次長途旅行,基本上不會黏著孩子不放。 但是,他們喜愛並重視跟家人互動,會經常約我們看展、喝下午茶、吃飯等,也會因為兩週沒見到面有點在意。生活上的獨立性是很高,而心理上的依賴性也不低。 英國人的下午茶習慣? 這點結婚前、後是一致的。夫家習慣於下午三點半到四點喝下午茶,晚上六點才能開始喝第一杯酒。 我在婚後聽到一個有趣的資訊,猜想也許跟夫家下午茶時間表的形成有關:公公退休前每天早上五點起床去游泳,六點半進公司,下午三點半左右到家。到家後,就是他與家人放鬆相處的時間。 以上是我的婚姻生活觀察,歡迎大家在下面留言,分享自己不同的體驗,也歡迎追蹤臉書粉專來點讚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