泰德現代美術館特展:安迪·沃荷不只是普普藝術?

這次來分享一下近期參觀安迪·沃荷(Andy Warhol) 在泰德現代美術館 (Tate Modern) 的回顧展。為什麼特別想分享呢?因為這次的展出有別以往,更深入並多元的揭示沃荷的生平,及其對不同議題的關注,包括最有爭議的女士先生們 (Ladies and Gentlemen)。 安迪·沃荷,如果你一時想不起他是誰,想想瑪麗蓮夢露那張被塗上各種顏色的臉吧! 沒錯,他就是著名瑪麗蓮雙聯畫(Marilyn Diptych)作者。當然,他還有許多知名作品,像是:可口可樂 (Coca-Cola)、康寶濃湯 (Campbell’s Soup Cans)、貓王 I & II (Elvis I and II 1964) 、骷顱 (Skulls) 、銀雲 (Silver car crash/Double disaster)、自畫像 (Self Portrait)、最後的晚餐 (The last supper)…,這次特展中都大方呈現。 安迪·沃荷被譽為美國20世紀初最具影響力的藝術家之一,但除了對普普藝術 (Pop Art) 推動的成就外,他的人生亦充滿戲劇性。Tate Modern 這次有野心的展出他在不同時期的作品,企圖讓看眾覺察這位藝術家的人生經歷與時空背景,如何深深地影響其創作。 如同其他創作者,作品往往反射出作者的時代經歷與心理狀態。館長 (Gregor Muir) 在介紹影片中提到 : “ 本次展覽,我們希望從沃荷的移民故事、性別身份、對死亡及宗教的關注,這三個層次進行審視。從本質上來說,他是通過作品的演進在尋找自己。” – Gregor Muir 介紹展覽前,我想揭露一下自己的預設立場。對他的作品,我從來不感興趣,或許是反感他“藝術與金錢掛勾”的藝術理想,或者純粹不喜歡他的模板式編排Pop Art。因此,看完展後,仍然不喜歡沃荷的作品,但是很欣賞這次作品的呈現方式:在Tate Mordern精心安排下,似乎能感受到沃荷的冰冷作品中,帶著20世紀的文化重量,以及他風光外表下自卑的內心世界。Continue reading “泰德現代美術館特展:安迪·沃荷不只是普普藝術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