搬家 – 獨立與不獨立的距離

這次搬家過程中,每天發生好多事,幾乎無法細細回憶起每件事情間的關聯,剩下一種如翻船般的暈眩感。

不獨立的家人關係

時間回到搬家前一週,幾位親戚突襲輪流來公婆家作客,原本排好的規劃搬家細節以及教練客戶時間,不斷被臨時安插的各種社交行程打亂。眼看著下週就要搬家,仍然不斷參與社交,彷彿混亂的篇章從此打開。

搬家當天,公婆“好心”一同驅車前往,順便在我們搬進的城市住個兩天,一路上公婆的好心全變成壓力。堅持看紙本地圖的公公,錯過提醒婆婆下高速的交流道卻沒察覺,還好(在婆婆拒絕幫助下)我仍開著 google map 確認,一陣手忙腳亂終於找到迴轉的機會。此時,被婆婆碎念的公公變成做錯事的5歲小孩般安靜,婆婆見狀開始與我跟馬克歡談,接下來的路程就在偽歡樂與令人顫慄的寂靜中交錯度過。

後來連續三天,我跟馬克在搬家的混亂與忙碌中,仍不時被公婆連環call:來喝杯咖啡吧、一起去吃晚餐吧、我們想去看看你家整理如何,看的過程中還不斷給予意見…。公婆嘴上說的“陪你們搬家”,現實上變成“我們陪公婆旅遊”。

總算,公婆驅車返家那天,我跟馬克都鬆了一口氣,剩下暈眩的感覺自己慢慢消化。

界線不明,大家一起暈眩

搬家的這段期間,我心裡一直有種警覺,內心不斷聽到警鈴在響,卻被外在失控的搬家行程牽著走。這都多虧於我的舊習慣:告訴自己,搬家 “ 就是這樣,忍耐一下過去就好了”。

還沒開啟自我覺察之旅前,過去遇到界線不明的關係,我常用這句熟悉的話不斷麻痺自己,讓我忽視真正需要面對的界線問題。如同這次搬家,當我沒有給予自己時間去覺察,在無意識中即使聽到警鈴,也不知道要設限。於是,警鈴聲越來越小,自我覺察力也隨著降低,逐漸流於如吃油炸速食的簡單快樂中,過著幾週暈眩的人生。

家人與關心的界限在哪裡?

有人會把公婆的行為解釋成家人的關心,但我質疑“家人”、“關心”這兩個名詞,是否就能毫無界限的使用在任何情境呢?

再者,當每個家庭成員都處於暈眩狀態中,更容易在任何情境下無意識的要求自己與他人,扮演出界的 “家人”與“關心”角色,而當這兩個名詞被複雜糾結的綁在一起時,就形成家庭電視劇常演的狗血劇情:理不清的操控。

那些充滿情緒的操控、傷害、背叛、謊言劇情,最根本的失衡源於沒有人敢正視自己當下的需求,並且學會明確正面的向對方表達。於是背後互相抱怨傷害,結成黨派求認同與心安,運用操控與謊言以繼續維持表面和平。

獨立的關係

然而,操控與被操控的人生都很累,因為你永遠只能把真實的自己藏在陰暗的角落裡,這就是獨立與不獨立的距離。

獨立的心理,有覺察自己狀態的意識,承認自己需求的勇氣,說出自己界線的能力。當你能因獨立而活在明亮中,還會希望選擇不獨立的活在陰暗裡嗎?這是我鼓吹獨立的原因。

當然,心理獨立的過程是充滿考驗的,不但要面對並承認自己的依賴,通過不斷的練習修正方法,還要接受周圍不願意獨立親友的拉扯。但是,選擇走上這條路的人,也會開始吸引到有獨立人格的朋友,感受到獨立這袋禮物中,真正平等對待、相互接納欣賞、自由開闊、探索成長的生活方式。

搬家,過去對我而言只是一種外在環境上的改變,這次卻讓我深刻體驗到心理空間的張力。

了解更多界線問題,開啟獨立心理的生活態度,歡迎加入Women’s Group跟大家一起慢慢探索。也歡迎與我聯絡,使用教練服務陪你一對一更快走向獨立心理生活。

Published by Monique

Relationship and life coach specialising in mixed culture communication. 具備豐富跨文化溝通經驗情感關係與人生規劃教練。

Leave a Reply

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:

WordPress.com Logo

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WordPress.com account. Log Out /  Change )

Twitter picture

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Twitter account. Log Out /  Change )

Facebook photo

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Facebook account. Log Out /  Change )

Connecting to %s

%d bloggers like this: